現今的都市發展已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居住環境漸漸變成住宅大樓與公寓為主,變成人口密集的社區,為了維護秩序與便於管理,便有了「管委會」一職。
社區的運作為什麼會需要管委會呢? 管委會都在做些什麼事?
其實管委會的存在有其重要性,因為許多公共財、公共利益與糾紛,都需要第三方單位的協調,在本文中會帶你了解管委會設立的重點,讓你掌握管委會對你的幫助與權益。
管委會是什麼?
管委會,顧名思義為「社區管理委員會」,主要為協助管理社區事務、維護居民生活品質與權益而存在的民間組織,相關規定依循《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為主。(註解一)
管委會的存在,主要工作可以分為幾大類:
1. 管理維護公共空間:例如公寓中庭花園清潔、電梯保養、停車場管理等。
2. 公共財務規劃審核與分配:住戶們繳交的管理費,如何使用,公共水電費的繳交等。
3. 決議生活相關條款:了解住戶們需求後,由管委會委員來執行住戶集體決議事項。
管委會委員組成
委員的誕生,通常是由住戶們召開會議,選出委員組成管理委員會。根據現行法規規定,管委會的組成最少要有 3 名管理委員,其餘不限,通常配置如下:
- 主任委員:代表全體社區對外的主要身分,召開主持會議、發布公告等。
- 副主任委員:協助主委相關工作。
- 財務委員:處理社區公共財務相關帳目、通知住戶繳交管理費、公布財務收支等。
- 監察委員:協助監督管委會內部運作與相關業務執行狀況。
也有些社區會全權委外交給外包公司來接手管理經營社區,但把社區交給非住戶管理,可能會削弱社區的自主權,以及住戶意見可能反應不及時。
推薦閱讀:房屋投資攻略:一眼看透社區管理
成立管委會的優點
若你的所屬社區有健全的管委會,通常會具有下列優點:
1. 便於社區管理,使住戶秩序、公共衛生與安全得以掌握,即時掌握民情。
2. 在車位規劃上,能夠統整多方意見與公平性,減少停車糾紛。
3. 可利用公部門資源的補助來優化住宅公共區域,例如電梯保養修繕等。
4. 若遇有住戶不願繳交費用(公共支出等),管委會可有公權力向住戶追討。
5. 管委會若運作得宜,可為整體社區住宅發展增加價值。
若管委會運作不善,可能會發生的事……
若管委會權力被獨大或被有心人士操作,可能使得社區會有利於某些住戶的條款,過度擴大自身權利而影響到其他住戶,這就必須要靠監察委員與住戶們在決議上做調整。
或是被選上的委員們不想做事,以消極態度面對公共問題,也會使得社區停滯不前甚至出現無人管理的狀態,像是磁磚剝落也沒有安排維修,就是屬運作不當的管理。
推薦閱讀:房屋買賣攻略:看清真實社區體質
結語: 管委會讓社區運作順暢,而管委會的順暢由住戶維持
管委會的存在,對社區的管理上,通常是利大於弊,只要有好好的運作以及住戶們的配合,通常都能為社區帶來好的發展。
負責任的管委會能幫助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社區也能更加美好,因此做為住戶的一部分,一定要多加了解管委會的職責範圍,互相監督,妥善運用各種資源,便能讓社區一同進步!
推薦閱讀:如何挑選適合的住宅區?了解 3 大要點,輕鬆挑選好物件
相關新聞摘錄
台北市6年前推動「輔導公寓大廈成立管理組織計畫」專案,規畫用7年時間,委託廠商輔導北市社區大樓成立5359處管委會,但截至去年底,僅成立162處,完成度只有3%,平均輔導每案還要8萬元,共花1355萬元,遭議員批是「天價牛步」計畫。北市建管處回應,將增加更多委外單位參與計畫,以提升效能。
-摘錄自聯合新聞網
參考資料
註解 1: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註解 2:管委會是什麼?社區管委會職責、權限及工作內容一次快速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