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手中有 DR 股,本文將與你分享關於 DR 股票的 2 大注意事項,讓你可以避開特定的風險。
DR 股實際的名字是存股憑證,表示在海外已經上市、上櫃的公司回台上市,想要募集在台灣的資金,所以才會在股名裡面多了一個 DR 。
股票中有許多名字裡面有英文字的股票,例如康師傅– DR 、泰金寶– DR 股等等
那為什麼名字裡面會有 DR 兩個字呢?
那 DR 股是好的投資標的嗎?會不會有很高的風險呢?
接下來的文章就會協助你剖析 DR 股的注意事項,讓你在交易這類型的股票時可以避開特定的風險,以免遭遇莫名虧損。
什麼是 DR 股
DR ( Depositary Receipts)是存託憑證的意思,在台灣發行 DR 存託憑證的公司就是在海外已經上市櫃,再過來台灣市場「二次上市」,要募集台灣市場的資金,因此 DR 股並不是股票,而是投資人擁有公司股票的一種證明。
當公司想要發行存託憑證,需要將一定數額的股票,寄存在外國或本國保管機構,並且由存託銀行簽發可轉讓的存託憑證,所以當地投資人購買存託憑證時,相當於持有該外國的股票。
推薦閱讀:股票是什麼?瞭解本質與起源,為何大量被交易。
DR 股的風險
1.流動性不足
DR 股的發行規模通常會較普通股來得小,所以就會造成購買 DR 股的流動性比普通股來得低,投資人在買賣時的價差、還有成交容易度都會較差。
而最慘的狀況是會遇到較極端的價格波動,當流動性不足,又遇到市場的主力要對於該檔股票上下其手時,投資人很有可能會遭遇到較大的價格波動,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承受到超額虧損。
2.溢價風險
DR 股常常會有溢價的問題,使得其購買成本會比買母公司還要貴上許多,如果投資人買到溢價高的 DR 股,可能就會產生現買現虧的狀況,非常得不償失。
所以當投資人要購買 DR 股前,務必要去了解 DR 股現在的溢價狀況,如果溢價過高就可以直接買母公司就好,而不要選擇 DR 股。
推薦閱讀:投資超重要的股息殖利率!教你3招判斷公司績效!
3.財報不透明
因為 DR 股屬於海外公司,受本地的監管較不嚴謹,所以會產生較多的資訊不對稱,也很難公開透明地看到 DR 股的財報。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就很難釐清是否有財務的地雷會影響到股價,所以建議投資人還是要審慎評估在財報不透明的情況下是否還要持續投資。
推薦閱讀:股價淨值比是什麼?學會 3 個關鍵,快速評估股價的合理範圍
推薦閱讀:IPO意思是什麼?帶你了解 3 個IPO 的重點,讓你搶佔股票先機!
結語:留意 DR 股交易風險,降低不實際的期待
通常 DR 股都會帶給投資人一種神祕的色彩,認為海外回台上市的股票應該是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事實上往往不見得如此,在不了解 DR 股的交易風險時,貿然買進是很容易會遭遇到虧損的。
投資人務必要留意 DR 股的流動性,避免買進後無法賣出,也要留意低監管與財務不透明的部分,有可能回台上市的股票是有財務地雷的股票也不一定,最後,要留意發行價格是否溢價,一但溢價就會有現買現虧的問題。
推薦閱讀:投資如何做風險控管?小心被控制的錯覺影響投資觀念!
相關新聞摘錄
金融圈以及法界人士則該法案稱作是「鍾文智」條款,認為一旦修法成功,等於讓股市炒手鍾文智藉此找到脫身破口,他可以解釋成TDR不是有價證券,並不適用於《證券交易法》,視同炒作無罪;而外界也質疑,此時立委提出修法將「 TDR 納入證交法」,是否為了替鍾文智解套。
那到底鍾文智是誰?根據股市資深人士透露,鍾文智是國內知名的 TDR 炒手,從 2010 年開始,利用人頭炒作多檔存託憑證( TDR ),造成眾多投資人受害,獲取上億元的不法利益。其中,他在 2015 年因炒作新加坡「聯合環境 TDR 」被判刑 1 年 8 月入監服刑,結果他在入監前夕落跑遭到通緝,直到 2017 年 1 月才緝獲歸案,入監執行關了 1 年, 2018 年 1 月就獲准假釋。
-出自 信傳媒 余天提案TDR納入有價證券爭議》股市炒手一審遭重判18年 一旦修法闖關成功恐脫身
如果手中握有的是「非自願下市」公司的股票,多數原因都是該公司財務情況不佳,遭到監管單位強制退市,通常該公司的股價都已經下跌一陣子。持有者應儘早在終止上市日前,將持有的股票賣出,若是等到公司因為債務關係倒閉,就要走法律程序求償。
近期有名的案子是杜康-DR 案,杜康- DR 2011 年在台灣掛牌上市,因爲營收減少 50 %, 2021 年 8 月底下市,下市時杜康不願履行上市承諾書中載明「若下市將淨值買回」( 2021.08 約 4.8 元),股東只能選擇原股兌回、原股兌回賣出或下市前出售( 2021.08 股價約 0.47 元)。
雖能由投保中心協助投資人提起團體訴訟、取得求償金,但訴訟過程曠日費時,亦不確定能否成功。
-出自 經理人 ETF 也可能下市?股票下市代表公司將倒閉?想保住財富,你該懂的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