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準貧窮人口嗎?小心這 3 大致命誤區,讓你越來越窮!

目錄

本篇文章要分享一些導致越來越慘的貧窮思考與貧窮習慣,並進一步說明可以怎麼樣避免成為準貧窮人口,進而可以拿來審視自己現況,避免不在不知不覺中,落入相關的陷阱而不自知。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是「準」貧窮人口?

你可能會想說,自己持續有在工作、也有慢慢存錢,怎麼會算是貧窮人口呢?

其實一但沒用正確的思維來面對一輩子的財務問題,距離老、孤、窮的下流老人生活方式,就已經不遠矣。

當今社會中,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許多人無論多努力工作,仍然難以擺脫財務困境。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總是覺得錢不夠用,生活壓力沉重?

這並非單純的偶然,背後可能潛藏著幾個致命的誤區,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陷入財務困境。

以下內容將揭示這三大致命誤區,幫助你識別並避免,從而擺脫貧窮的困境,邁向更穩定的財務未來。

推薦閱讀:工作壓力好大?先了解「工作收入」分成這 2 種,關鍵差異決定一切!

推薦閱讀:什麼是理財?3 分鐘帶你先搞懂「理財收入」的核心關鍵!

一、你真的了解貧窮嗎?

準貧窮人口
你是準貧窮人口嗎?小心這 3 大致命誤區,讓你越來越窮! 5

貧窮人口的定義

衛福部統計,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續十年下降,2022 年僅占總人口百分之 1.25% ,數據上看起來,台灣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專家直言,台灣正陷入「體感貧窮」。

根據社會救助法,「最低生活費」(即「貧窮線」)計算自各縣市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 60% ,「中低收入戶」則是採「最低生活費」1.5 倍計算,但不得超過全國中位數。

以 2022 年為例,「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 94 萬元,「每人」中位數為 33.7 萬元,因此,中位數的六成就是 20.22 萬元。

家戶年平均每人低於 20.22 萬元(平均每月 1.685 萬元)才算是貧窮戶。

換句話說,只要你現在的收入是一萬七以下,就是貧窮人口,當然現在光法定的最低薪資是有超過這樣的收入的,但並不代表這樣的問題以後不會遇上。

2022年,家戶人均每月所得必須低於 16,850 元台幣才有資格申請低收入戶補助,而德國卻是每人每月所得低於 1250 歐元(台幣 43,000 元)就有資格申請。

但就比例而言,2022 年德國人均 GDP 為 48,562 美元,而台灣是 32,679 美元,約為台灣的 1.48 倍。

若按照 1.48 倍這個比例,那麼台灣的貧窮線應該落在每人每月 29,054 元台幣,可是政府的認定標準卻是 16,850 元台幣。

換言之,台灣的門檻訂得太高了,以至於能進入「貧窮線」的人太少了

貧窮的種類

準貧窮人口
你是準貧窮人口嗎?小心這 3 大致命誤區,讓你越來越窮! 6

其實,貧窮不只是單指金錢,還有包含所謂的知識貧窮

金錢的貧窮問題,大家多少都明白,但比金錢貧窮更可怕的是思維貧窮。

因為金錢貧窮背後的造因,都是每個行為所累積堆疊而成的,而行為的背後就是因為思維的差異所以才產生行為的差異。

舉個例子可以讓大家更明白,例如:只會加減的學生在計算例題時,因為只會加減的算法,所以數字就一個一個加才能得到最後的答案,但會乘除的學生在計算同樣的例題時,就會使用乘法來讓整個計算的時間縮短,這就是思維所造成的行為差異。

什麼是準貧窮人口

承上,那麼什麼是準貧窮人口呢?

其實就是或許現在在經濟上是不至於到貧窮線上的,但在思維上已經逐步的讓自己成為貧窮人口而不自知,這樣的人我稱它為準貧窮人口,逐步趨近於貧窮是必然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

準貧窮人口其實有以下這些特徵,像是貪方便或圖舒服的思維模式,或在行為上很常是感覺消費、衝動消費的形式,這樣的思維或者是行為,都是準貧窮人口的標準現象。

近年來,「精緻窮」這個詞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

精緻窮是網路新興用語,據傳是在 2018 年由中國大陸一名微博用戶發明,用來形容低收入、高物慾族群,賺的錢跟不上消費力,但為了維持精緻生活,經常月不敷出。

簡言之,精緻窮意思就是「活得精緻卻非真正有錢」。

從心理學概念來看,精緻窮很可能是稀缺心態(Scarcity Mindset,或稱匱乏心態)作祟,因為現實生活中缺錢,更加在意財富,於是試圖在他人面前營造精緻、有錢的形象。

那精緻窮現象為何會出現?

社群媒體發達,平凡小資族長期關注名人網紅的精緻生活,久而久之難免跟著講究行頭打扮,希望自己也能向他人展現美好的一面。

心理學對此現象亦有解釋,當人們的自身處境與另一種參照物相比處於劣勢時,便有可能產生「相對剝奪感」,而為了消除「被剝奪感」的情緒,就可能透過買名牌、高級消費等行為,滿足自己追求同樣生活水準的慾望。

而這樣的型態,都會導致越來越接近貧窮人口,因此如果你有以上描述的行為或思考特徵,就更加必須好好學習改善。

推薦閱讀:搞不懂支出分類有哪些?3 分鐘讓你了解如何有效理財、正確記帳!

推薦閱讀:身處負利率時代的我們,該留意的 3 大注意事項

二、導致越來越窮的 3 個大陷阱

準貧窮人口
你是準貧窮人口嗎?小心這 3 大致命誤區,讓你越來越窮! 7

貧窮陷阱1:貪方便、圖舒服的心理狀態

什麼叫做貪方便、圖舒服的心理狀態呢?

其實就是每個財務行為時,你內心的思考,一但你都用這樣的心理狀態去思考時,那自然就會逐步的趨近於準貧窮狀態。

舉例來說現在外送的市場蓬勃發展(先屏除因應疫情所產生需要減少群聚的狀態),中午午休 90 分鐘的你會如何選擇解決中午的這一餐呢?

有些人會選擇帶便當,可能中午稍微加熱一下就可以享用了,有些人選擇出去走走,看看附近的店家有什麼自己想吃的,也有人選擇透過外送平台來讓餐點送到自己的面前享用。

當然選擇沒有對錯,但若以所謂的成本支出的考量來思維的情況下,就會有成本高低的差異,基本上自己帶便當的理應會最省的,外出吃飯次之,訂外送平台的最貴,因為每一筆訂單都伴隨的一定的運送費用,

而貪方便的心理狀態,就會造成你的支出大幅的上升,讓你可以用來儲蓄的錢變少了。

短期來說,可能對於兩者的差異不明顯,但拉長時間來看,這運費的數字就會是一個可觀的數字。

我們實際用個例子來做試算:

思索一下,在工作上要讓老闆加你薪水 4,800 元比較容易?還是調整自己貪方便、圖舒服的心理狀態呢?

推薦閱讀:小額投資理財怎麼做?利用 3 個投資重點提早達成財富自由

推薦閱讀:什麼是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投資報稅前要留意 2 大重點

貧窮陷阱2:憑感覺消費的行為模式

第二種貧窮陷阱是憑感覺消費的行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新鮮的事物沒有抵抗力,看到喜歡的就買,也沒有多經思考。

為什麼憑感覺消費的行為模式會造成落入貧窮人口的問題呢?

當你大多數的行為模式都是憑感覺消費時,肯定是留不住錢的,因為現在有太多有趣的人事物不斷的誕生出來,而想要把你的錢校正回歸到他們的口袋裡去的。

一旦你每個月留不住錢,自然這樣的思維貧窮,就會伴隨著時間,把你也慢慢的推到準貧窮的型態去。

貧窮陷阱3:及時享樂主義者

第三種貧窮陷阱是及時享樂主義者,也就是那種不單只有心理貪方便、圖便宜,在行為上也都是非常憑感覺消費的人。

及時享樂主義者最大的問題,在於心態與行為的結合就是邁向貧窮的加速器,他步入貧窮的時間與機率都比其他的人大了許多。

及時享樂主義者的心態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是明天再管就好,現在我開心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

而通常及時享樂者也都會是月光族,有多少花多少,不喜歡也不想思考關於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而預先有所準備在年輕時期沒有什麼意外風險時還好,反正有工作就算是月光族也都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但萬一發生如現在的新冠肺炎事件,影響生活甚鉅時,或者是不小心有什麼重大意外,就會一瞬間落入貧窮人口的族群,並且很難翻身。

推薦閱讀:月光族存錢好難?用這 3 個技巧有效幫你存錢!

推薦閱讀:怎麼存錢最快?搞懂這 3 項觀念,讓你存錢效率翻倍!

總結:主動進行知識升級,被動避免貧窮衝擊

準貧窮人口
你是準貧窮人口嗎?小心這 3 大致命誤區,讓你越來越窮! 8

財務知識如何幫助遠離貧窮?

為何現今社會越來越多人強調理財與投資的重要性(注意,理財與投資兩者不同),消極層面來說可以避免落入貧窮人口,透過先從思維上的調整,慢慢的把一些思維貧窮所導致容易破財的行為慢慢修正後,就可以把可能的財務破口堵住,自然就不會邁入所謂準貧窮人口的區間。

理財知識的效益

從積極層面來說,良好的財務觀念可以幫助你把錢做更好的運用,無論是對於風險控管的避免與轉嫁(減少投資損失與保險轉嫁風險),或者是資產的成長,都可以讓你的生活能夠過得更有品質,經過好的理財計劃去讓你的每一個財務行為都有依據。

你要明白不單只有解決現階段的問題,我們的平均餘命是到八十歲左右的,換而言之,除非你現在就能確保你到八十歲前的生活你有足夠的錢可以解決,不然就是好好的正式面對這個問題,把阻力變成動力,不讓現在的你成為未來的負擔。

從第一步開始

如果你對於財務知識沒有太多的理解,但又不想要落入所謂的準貧窮人口,我會建議你先從記帳開始,記帳的目的是為了解現況,當你對於現況不了解時,所有的資訊就是所謂的臆測。

處在臆測的狀態,所有的選擇都不會是正確的,先透過記帳,讓支出有明確的現況時,你就能夠有所依據以及分類,

也就是你就可以從現況的支出中,去看看自己的每一筆花費,到底是思維上圖方便,還是行為上的衝動消費,或自己壓根的就是享樂主義者。

透過這樣的分類後,接下來才是針對想要調整的部分去做鍛鍊與學習,而唯有透過學習與練習你才能逐步擺脫這樣的窘境。

順道一提,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現在的醫療越加進步,很有可能到我們年老時,平均餘命會增加到九十餘歲,而你可以選擇不做準備、到那時再想辦法解決問題,也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地一步一步逐漸調整,端看你自身的選擇。

推薦閱讀:理財矩陣是什麼?想提前財富自由,必須先知道的 4 大要點

推薦閱讀:理財分配該如何做?資產配置前,得先了解這 2 大要點

相關新聞摘錄:

電價、物價不斷漲,生活成本持續增加,讓人壓力好大,尤其對隱性貧窮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學者表示,我國隱性貧窮族群約占全台人口 6%,人數超過百萬,收入低於政府定義的貧窮線,因此無法取得補助,建議政府應修改社救法,才能真實反映貧窮人口生活現況。

小玉媽媽:「真的蠻吃力的,因為你要準備一筆錢繳,不知金額的電費,不曉得會不會隨時會爆掉。」

拿出家中電費通知單滿滿無奈,小玉媽媽是位單親母親在餐廳打工,每月領最低時薪過活,月收入約一萬二、一萬三,四月起電價調漲後,消費支出增加,收支更難平衡。

單親家庭小玉媽媽:「如果萬一超額,我可能就是要多準備一點,現在時薪才一八幾,那我是要多賺多久,我要工作多久的時間去換算,我才有辦法繳這個電費。」

以往夏季電費每期就要 2500 到 3000 元,漲電價後,荷包勢必更吃緊,同時還要應付房租及通膨,生活將更困難。

記者劉彥萱:「四月起電價調漲,對能源貧戶來說是雪上加霜,根據家扶基金會的調查,有超過六成的家庭,曾繳不出水電費,但有近四成的家庭,水電的能源開銷,超過所得的百分之十,陷入能源貧窮困境。」

一般來說弱勢家庭,常使用老舊的電器設備,不僅效率低容易故障,也存在安全隱憂,家扶基金會認為政府可以透過補助來提高家庭收入,或是能源價格折扣,減輕「能源貧窮」家庭負擔。

家扶基金會社資處處長林秀鳳:「經費的補助,直接在他們的所得裡面提高,讓他們有多一點錢,去支應這樣的一個負擔,能源的價格上可以優惠折扣。」

台灣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預計有 56 萬人,佔總人口的 2.4%,我國政府目前所認定的貧窮,是依據社會救助法,低於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 60%,但其實有 6% 到 7% 的人,卻因為戶籍限制,虛擬所得等問題,無法取得中低收入戶的救濟資格,人數超過百萬人。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李淑容認為,社會救助法應該修法,廢除虛擬設算薪資的作法,改採實際收入來認定,才能真實反映,貧窮人口的生活現況。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李淑容:「那我覺得社會救助法,我們希望這一次,不是只是一個微調而已,希望能夠針對我們,我們經常被詬病的三個部分,就是說第一個你用的是擴大家庭,而不是反映實質的核心家庭;那第二個就是說,沒有工作的人,也給予了這個虛擬的,這個設算的最低工資;還有第三個就是說,有那個財產的一個限制等等,我希望能夠做出一個,比較大的一個修正,然後能夠讓更多的一個低收入戶,貧窮的家戶,能夠進到我們社會救助的體系。」

從主計總處日前公布的 2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來看,年增率 3.08%,不僅再次飆到 3 字頭,漲幅也創 19 個月新高,對於這群隱性貧窮族群來說,許多是臨時工、打工族收入相當不穩,專家表示,一旦物價上漲,就算政府近年來,不斷調漲基本工資,他們未必是直接受惠者,反而面臨更大的壓力。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李淑容:「以 2022 年來講,你這個薪資的成長是 2.86%,但是通膨卻漲了 2.97%,所以事實上又等於是負 0.11%,所以雖然政府有努力的在調升基本工資,可是我覺得助益是有限的。」

家扶基金會社資處處長林秀鳳:「其實有一大部分是臨時工,是散工是不定時的,對他們來講,他們沒有辦法穩定的工作,因為剛才有說疾病議題,照顧議題家庭生活議題,這些薪資調高,他們不見得是直接受惠者,其實要幫助弱勢家庭,更多的是醫療議題,能源議題還有家庭生活議題,要必須這麼多的幫助,才能夠真的幫助到弱勢家庭,他們面臨這些困境解決的方法。」

這群隱性貧窮人口,被排除在社會救援體系之外,得不到援助,社救法是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道防線,政府應正視弱勢權利,維持貧困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準,不要讓百萬窮人求助無門。

-出自 LINE Today 全台「隱性貧窮」人口超過百萬 民團促修《社救法》搶救近貧族

分享此篇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加入知識獲利大聯盟 Line 好友,免費獲得直播教學、教學文章、盤勢提醒等實用內容!

知識獲利大聯盟

我們相信增加第二收入,將能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致力於教你真正學得會、聽得懂、用得上的投資思維與策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