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決定,其實常常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而不管是我們在投資、購買日常用品、甚至只是上個社群網站時,其實也都有很多有心人是在利用這些心理陷阱在影響我們!
在購買商品時可能還好,就是多花個小錢、多買一些沒那麼需要使用的東西,不過若是在投資中就不是這樣一回事了,畢竟只要一個小小的差異,可能就是賺錢與賠錢的極大結果落差!
什麼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的發明者
錨定效應是在 1974 年,由天才心理學家 Amos Tversky 和”快思慢想“的作者 Daniel Kahneman 所提出,他們當時專研的正是這些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陷阱。
而他們兩位天才的故事在”橡皮擦計畫”一書中有鉅細彌遺的描寫,把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互相砥礪前行、產生衝突、破裂,最後互相原諒的關係寫得淋漓盡致,也含有大量當時他們天馬行空的發想以及實驗過程,十分推薦。
錨定效應實驗
當時他們找來一些受試者,要求他們在五秒之內做出 8! (八階層,大家的國中數學還記得嗎?)的計算。
當然了,五秒遠遠不足以將正確答案計算出來,只是要求這些人用自己的直覺做一個估計。只是他們針對兩組受試者給出了不同的敘述方式。分別是 (A) 1X2X3X4X5X6X7X8 ,以及 (B) 8X7X6X5X4X3X2X1 ,也就只是將順序前後對調了而已!然而,受試者給出的估算答案卻天差地遠。
在這裡先給各位一個概念,這個數字計算出來的正確答案是 40320 ,而 A 組受試者所做出的預測平均是 512 ,同時 B 組受試者所做出的預測平均竟然是 2250 !足足是四倍有餘的差距!
為什麼一樣的算式,卻有截然不同的估算?他們認為,正是因為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 A 組受試者因為第一個看到的數字是 1 ,因此認為整個數字應該要偏向於小;與此同時 B 組受試者第一個看到的數字卻是 8 ,所以都認為這個數字應該要比較大!而這只是錨定效應的一個小小的簡單實驗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錨定效應早已被實際應用的例子!
延伸閱讀:小資也有機會達成?了解FIRE財務自由的全新生活型態!
生活中的錨定效應
蘋果爆賣的秘密
對於蘋果是甚麼,我們一定早已經不陌生。它早就在消費市場中建立自己高價、耐用、尊爵不凡的品牌定位,甚至有一群死忠”果粉”,每當有任何蘋果新品問世,一定漏夜排隊,只求能第一時間享受到最新的產品。然而,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010 年 12 月 7 日,蘋果公司的第一款 iPad 在發售會上首次問世,而當時進行主講的賈伯斯先是問了聽眾一個問題:「你們認為這樣的一個產品售價應該要是多少?」,隨後就在身後的螢幕上秀出了斗大的 999 美金字樣。
他告訴聽眾,這是專家學者評估之後認為合適的售價,與此同時,他也不停傳達出這個產品高級、實用、優雅、時尚的訴求—-這一切看起來都合理極了!
然而話鋒一轉,賈伯斯突然說:「但我很高興的向各位宣布,這個產品的最終定價不是 999 美元,而只需要花 499 美元就可以買到!」
對於台下早已相信這個產品有 999 美元價值的聽眾來說,只要花一半的錢就能買到這樣優秀的產品,豈不是太超值了嗎?而當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這也不過就是商人給我們設下的心理陷阱罷了,但我們有誰能有那個自信不踏進去呢?
而當我們走在街道上、賣場裡,是不是經常看到標價上寫著 定價1200 ,卻被劃掉,緊跟著在下面用大字寫著 特價800元 呢?其實錨定效應早已被利用在我們生活周遭!
延伸閱讀:2022最新指南:現股當沖教學,讓你5分鐘理解基礎操作概念!
投資的錨定效應:股市大戶設下的心理陷阱
常常混跡股市的人都知道,一支股票的週期通常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啟動期、成長期、疲勞期、下坡期。
當一支股票還在風平浪靜的啟動期,其實早就已經被大戶所看上,他們悄悄的加碼,就為了等待某天一個新聞、一個操作,帶領這支股票進入開始上漲的成長期。
而當進入了成長期,股票天天漲停板的時候,也才是散戶開始注意到這支股票的時候,然而這個時候,散戶們看著這支股票一開始的低價,再看看已經連續漲停了幾天的現在,對於股價的預期,他們早已被投資錨定效應所支配:這股價兩天前還那麼低,現在變得那麼貴!
然而,因為不能確定這個勢頭甚麼時候會停下來,他們也不敢貿然跟進,到了漲勢趨軟的疲勞期,他們心裡暗自開心:看吧,停下來了!還好我沒有進場!
但當股價開始進入下坡期,開始節節敗退,也許偶爾還會碰到微弱的支撐,稍微反彈,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大戶們早已獲利了結出場。但這個情景在不知情的散戶眼裡看來,價格已經從那麼高的地方掉下來了,現在不是便宜多了嗎!而且既然他上去過一次,為甚麼不能再上去一次呢?你看,偶爾還會再上漲呢,再不買來不及了!於是在這裡紛紛進場,殊不知自己當了所謂的”接盤俠”,最後輸的一蹋糊塗。
怎麼樣才能不被影響,落入投資圈套?
要想不落入他人的圈套,淪為投資市場中的”韭菜”,你應該先多方學習投資知識、小心地嘗試,才不會在一次兩次的失敗之後心灰意冷、甚至輸光身家。
你需要一個富有實戰經驗的老師,帶你了解正確的觀念,累積更多經驗,才能走向獲利、走向財富自由。
延伸閱讀:2022 最新:期貨保證金懶人包,3分鐘搞懂計算方式!
由投資專家帶您正確培養期貨交易觀念
不論是哪種商品,都需要正確的投資觀念、培養良好交易習慣,才能減少虧損、增加獲利機會,Dr.蔡老師曾任職元富期貨總經理,縱橫證券、期貨領域30餘年。過去曾因投資失利賠光身家,而後靠著在各大期貨商打滾多年的經驗,融會貫通自創「大數據投資術」,在9年內賺回千萬,成為本土期貨交易與放空第1人。
想瞭了解更多投資方法?歡迎持續追蹤:
賺錢大聯盟 | 大數據當沖套利操盤法- Dr.蔡,帶給您更多投資資訊。
歡迎加入Dr.蔡官方Line帳號,掌握更多第一手資訊!
相關新聞摘錄
業務最前線/訂價策略 感性取勝
「訂價」(pricing)是行銷業務部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從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它是「理性」的,價格就是成本加上企業設定的利潤。但是從客戶的角度來說,價格通常是極其「感性」的事。我們少有機會去拆解供應商的成本結構(做出理性的分析),但是對價格的高或低,很容易從主觀判斷甚至是個人直覺而來。
因此在擬定價格時,不只要從賣方的成本、利潤來做理性評估,更重要的是從市場面、客戶端來做感性思考,才能找到最佳的策略。
-摘錄自聯合新聞網
曾兩度認錯、改變投資習慣…我們從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學到什麼?
有時我們需要看到不變中之變。我們固然需要從歷史中獲取教訓,但簡單的類比也可能會誤導行動。世上並無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樣,世上也不會有兩次完全相同的危機。比如,1929 年的時候並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央行,但是現在各國央行在危機干預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大幅地破解「 1929 年魅影」了。
有時我們則需看到變中之不變。從短期來看,危機可以使人類的行為發生重大的改變,但是一切變化背後也有不變的東西,比如人性。只要人類沒有喪失挑戰危機的勇氣,依然抱持著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經歷過坎坷,世界依然會向前。
變亦不變,正如重陽投資創辦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所言,「在投資中,真理比面子重要」。這也是破解「錨定效應」的最佳武器。
-摘錄自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