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規則是交易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而需要多少資金就是一項基本的交易規則,但許多選擇權的交易者常常搞不懂需要多少的選擇權保證金。
了解選擇權保證金的多寡你才有辦法做資金的管理,進而做到交易前的規劃,這對於做好選擇權交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文將會帶你了解選擇權保證金的幾項要點,透過了解選擇權保證金的一些注意事項,讓你在交易選擇權時可以多注意一些重要的細節。
選擇權選擇權保證金要點一:選擇權需要多少保證金
選擇權保證金只有賣方需要準備,而買方則是繳付權利金,所以要了解選擇權保證金前,要先知道自己的部位是偏向買方、還是賣方的特性。
計收保證金主要有 5 種狀況(如果履約價是價外 500 點會加收 20% , 1000 點會加收 50% ):
單一部位:
單賣出 call 或 put 的時候,收取的保證金就會=權利金市值+ MAXIMUM ( A 值-價外值, B 值),這個的意思就是保證金=權利金的市值加上( A 值-價外值)與 B 值其中較大的值, A 、 B 值可以參考期交所的公告(註 2 )。
價差組合部位(以 CALL 為例):
A .時間價差:
同時買賣 CALL 履約價相同或不同,買進部位到期日較遠,收取的保證金是 Max (同標的指數期貨結算保證金× 10% , 2 × 權利金差價點數 × 契約乘數)。
B .賣方價差:
買進與賣出部位之履約價差 × 契約乘數
買權及賣權混合部位:
MAXIMUM (賣出 call 之保證金,賣出 put 之保證金)+保證金較低方之權利金市值+混合部位風險保證金( C 值), C 值參考期交所公告(註 1 )。
期貨與選擇權組合部位:
收取的保證金=期貨保證金 + 選擇權之權利金市值。
轉換及逆轉組合部位:
買進部位不需計收保證金,賣出部位之保證金依賣出 call 或賣出 put 之保證金計收方式計算。
選擇權選擇權保證金要點二:沒注意選擇權保證金的風險
選擇權賣方的策略雖然要收取比買方較高的保證金額,但是跟現股交易的交割金額比起來,已經相對少,所以選擇權交易者在做賣方交易時常常會忽略計算選擇權保證金的風險。
因為輕忽選擇權賣方的保證金,導致有時候會面臨到數倍的超額虧損,最著名的就是 2018 年 2 月 6 號的選擇權超額虧損事件,許多賣方的交易者沒有注意到保證金的槓桿風險,賣出過多部位,導致損失慘重。
選擇權選擇權保證金要點三:資金控管方法
選擇權是相對容易資金控管的交易工具,因為它的賺賠比從報價表上都能預判出來,所以在交易選擇權前我們應該要做好資金的規劃。
我們可以用資金比例的方式來控管我們的選擇權保證金,選擇權保證金佔你部位的槓桿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假設契約規模是 100 萬,收取 5 萬塊的保證金,那它的槓桿就是 20 倍。
你可以靠自己提高單口保證金的預備資金來調節槓桿,以 100 萬的契約規模為例,你把自己的預備資金用成 10 萬座一口賣方,那你就把槓桿降一半變成 10 倍了。
結語:千萬別輕忽選擇權保證金的計算,一失足可能成千古恨。
選擇權交易者一定要對於選擇權保證金的計算非常清楚,因為這牽扯到你整體交易部位的槓桿,一不留神很可能就會被大行情造成超額虧損。
最好的資金控管方法還是放多一點的保證金來做一口交易,降低選擇權的槓桿,雖然會限制資金使用的效率,但也可以有效提升你在市場持續存活的機率,活得久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
註解 1:期交所-選擇權保證金計算說明
註解 2:期交所-保證金一覽表
註解 3:《圖解第一次交易選擇權就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