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介紹
兆豐金融控股係於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四日成立,簡稱兆豐金控、兆豐金,是台灣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
2002 年成立之初為交通銀行成立的交銀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有交通銀行、中興票券、倍利綜合證券、國際綜合證券等 4 家子公司;2002 年底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與中國產物保險納入後更為現名。
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後成立的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為旗下的旗艦企業。
兆豐金控合計在臺灣國內有 146 個營業據點,海外有二十餘個據點,總資產達約新台幣 1.67 兆元,實收資本額約新台幣 1,393.98 億元,在臺灣金融證券中,無論以總資產、資本額或淨值而言,皆名列前五大。
旗下子公司包括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兆豐票券、兆豐證券、兆豐期貨、兆豐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兆豐產物保險、兆豐資產管理及兆豐創業投資。
推薦閱讀:八大行庫是什麼?追逐官股籌碼前必須了解的 3 大特點
近期個股概況
由兆豐金近 10 年的 EPS 分布,可發現 2022 年衰退的幅度相當明顯,稅後淨利為 183.3 億元、EPS1.32 元,獲利較前一年大減 30 %虧損主要來自於股債雙殺、防疫保單、 提列準備金等因素影響,EPS 也是近幾年來的新低。
從中來觀察收益結構,淨利息收益成長,主要是來自於收息後的存款放款利差有 16.1 %,而老鼠屎真的來自於保險,完全被防疫險理賠拖累,呈現負值。
近 10 年兆豐金都有發股利,歷年平均股利約 1.49,1 次未填息。
原股利配發為以現金為主,近 2 年開始配發股票。
2023 年動用歷年保留盈餘,竟達 100 %,配發率創歷史新高。
近 10 年兆豐金的年均價為 28.8,平均殖利率為 5.34 %,2022 年比新冠年還慘,股價高低差幅度最劇烈,波動達 59.9 %。
兆豐銀行被金管會選為六家國内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S)之一,必須在 2025 年達到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整體資本適足率為 11 %,12.5 %及 14.5 %。
而根據 2022 年第 4 季最新資料顯示,兆豐銀行只有普通股權益比率達標,其他兩類尚待努力。
2022 年下半年,資本適足率不足,還是負數,因為 10 月份緊急完成 20 億元現金增資,將資本適足率拉高到接近 300 %,但因防疫保單理賠虧損擴大,資本適足率又下降了,又啟動了第二次增資 60 億元,前後兩次增資共 80 億元。
逾放比越高,代表銀行放款品質越差,備抵呆帳覆蓋率越高,表示銀行越能對抗呆帳發生的情況,與其他三家官股金控相比,兆豐銀行的放款品質墊底,備抵呆帳覆蓋率也不佳,為倒數第二。
兆豐產險防疫險虧損屬於一次性踩雷;2023 年雖然繼續虧損、但金額縮小,最壞狀況已經過去。(參考資料 7)
推薦閱讀:【2023】配股配息哪個好呢?了解這 3 個特點,讓你更好做決定
投資關注亮點
- 金雞母為兆豐銀行,成長動能強勁,兆豐金第 1 季賺到 0.77 元,創史上新高,可望恢復往日水準。
- 非高殖利率,且股價偏高,CP 值不優;長期股價為偏高狀態,建議當殖利率高於 5 %再考慮進場。
重要行事曆
股東常會 | 2023/06/16 |
現金股利發放日 | 尚未公布 |
近期相關新聞
5 月 8 日— 兆豐金前 4 月淨賺 139.9 億、年增 8 成 EPS 站上 1 元大關
擁有 50 萬股東兆豐金(2886)今(8)日公布 4 月自結盈餘,金控 4 月稅後淨賺 32.14 億,今年前 4 月累計稅後盈餘 139.9 億,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8 成,EPS 也正式站上1元大關。
僅管產險子公司受到防疫理賠影響,今年前 4 月仍呈現虧損,但在兆豐銀行獲利挹注之下,兆豐金今年獲利明顯回穩,4 月單月淨賺 32.14 億元,較上月成長 7.41 %,較去年同月成長 87.51 %。
今年前 4 月累計稅後盈餘 139.9 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80.28 %,累計稅後每股盈餘(EPS)1 元。
各子公司中,兆豐銀行表現最為突出,銀行受惠於利差提升、換匯交易收益增加,前 4 月淨賺 133.39 億,成為金控主要收益來源,同時也彌補產險子公司 6.03 億的虧損。
-出自 YAHOO 新聞 兆豐金前 4 月淨賺 139.9 億、年增 8 成 EPS 站上 1 元大關
股利發放介紹(以 5/15 收盤價計算)
- 現金股利: 1.24 元
- 本季配息殖利率:3.59%
- 收盤價:34.5
- 除息日:尚未公布
- 現金股利發放日:尚未公布
最新四季每股盈餘
2022 Q1 | 0.44 元 |
2022 Q2 | 0.14 元 |
2022 Q3 | 0.41 元 |
2022 Q4 | 0.34 元 |
推薦閱讀:什麼是 EPS 本益比?掌握 3 大重點帶你看懂財務分析
參考資料
警語
文章內容非對任何證券作買賣邀約,本文屬交易邏輯與觀察心得分享,未給讀者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及虧損可能,請務必獨立思考自行決定,勿以此文章做為買賣操作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