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重要嗎?了解這 3 大重點,讓你預判市場風向

目錄

若你想了解貨幣政策,本文將與你分享關於貨幣政策的 3 大重點,讓你可以在旺季時可以快速掌握投資先機。

你知道了解長期趨勢的關鍵是什麼嗎?

「貨幣政策」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答案,最知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貨幣政策,美國政府透過貨幣政策來調整國家的景氣冷熱度,全球也隨之緊張。

所以投資人除了對於投資標的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外,投資時也要注意國家的貨幣政策,不然很容易會逆風投資,佔不到便宜。

近期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在引發市場恐慌之餘,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議題。

那到底貨幣政策對我們的投資有什麼影響呢?

後續的文章將會告訴你更多關於貨幣政策的重點,使你在投資時可以事半功倍,並掌握獲利的先機。

重點一、貨幣政策有哪些

緊縮貨幣政策央行會透過升息等緊縮貨幣的方式,抑制高居不下的通貨膨脹率、消費者物價指數等等,希望能夠適當緩解通貨膨脹壓力。
寬鬆貨幣政策央行透過增加資產負債表等寬鬆貨幣方式,試圖挽救低迷的景氣與市場,刺激民眾消費與投資。

推薦閱讀:Fed 升息後該怎麼辦?在緊縮貨幣政策時代投資,你需要明白的 3 大要點

推薦閱讀:想交易卻不知道景氣循環股有哪些? 4 分鐘帶你了解哪些是景氣循環股!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重要嗎?了解這 3 大重點,讓你預判市場風向 4

重點二、常見貨幣政策的實施方法

調整重貼現率

重貼現率是指各個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當降低重貼現率時,銀行的借款成本會下降,使得借款增加、市場流通的貨幣多,為一種寬鬆貨幣政策的方式。

當調升重貼現率時,銀行的借款成本會上升,使得借款減少、市場流通的貨幣少,為一種緊縮貨幣政策的方式。

調整存款準備率

存款準備率指因中央銀行要求各銀行要保留客戶存款的比率,如果降低存款準備率,銀行能夠放款的金額就會增加,使得貨幣供給增加,為一種寬鬆貨幣政策的方式。

如果增加存款準備率,銀行能夠放款的金額就會減少,使得貨幣供給減少,為一種緊縮貨幣政策的方式。

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會再公開市場上交易短期的債券,藉此來調控貨幣的流通量,如果中央銀行向民間買入債券,則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會增加,為一種寬鬆貨幣政策的方式。

而當中央銀行向民間賣出債券,則市場上的流通貨幣會減少,為一種緊縮貨幣政策的方式。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重要嗎?了解這 3 大重點,讓你預判市場風向 5

重點三、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主要影響

緊縮政策會降低物價指數與通貨膨脹

避免物價過度上漲與通貨膨脹對於央行來說是很重要的任務,因為過高的物價與通貨膨脹將會造成民眾的民生壓力,所以央行在這個時候使出升息手段,對於整體市場來說是必要之惡。

緊縮政策防止泡沫經濟

在貨幣緊縮政策前,市場上的氣氛一直是把錢拿去做投資,不論是好或壞的項目,沒有基本面也會因熱錢的追捧而上漲,這會形成經濟泡沫化的隱憂,所以透過貨幣緊縮政策收回熱錢並不是壞事。

寬鬆政策刺激投資與消費

寬鬆政策能刺激景氣, 2008 年因為金融海嘯的緣故, FED 啟動 QE (貨幣量化寬鬆政策),釋放許多在外流通的熱錢,這也導致許多股票、房地產市場因為熱錢湧入,使得經濟逐漸回暖,減緩經濟重挫帶來的民生衝擊。

推薦閱讀:股市泡沫怎麼辦?看懂 3 大特點,提前防範重大虧損

推薦閱讀:什麼是下跌出量?股市下跌而成交量增加時,要注意的 3 大要點

推薦閱讀:【2023】CPI 是什麼?通貨膨脹與升息的關鍵得看這 2 大要點

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重要嗎?了解這 3 大重點,讓你預判市場風向 6

結語:學會觀察貨幣政策,理解景氣循環

貨幣政策對於總體經濟影響甚鉅,通常景氣循環的推動與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景氣過熱時,各國會紛紛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來防止泡沫化,而景氣陷入寒冬時,則會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

身為投資人,我們應該對國際貨幣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度,這對於我們的投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有效地降低投資的系統性風險。

相關新聞摘錄:

(1)

近幾十年貨幣政策也有幾次不同的主張流行, 1989 年由紐西蘭開始採行的通膨目標法( Inflation Targeting )雖在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已受到明確之批評,但至今仍有不少人拿它來做政策主張,甚至在政策主張中不知不覺隱含了更狹義而可能不恰當的做法。

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要以安定物價為重要甚至主要目的,是各界相當一致的共識,但物價是不是唯一的目標,要不要明訂一個物價上漲率的目標值,則更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出自 雅虎新聞 相對價格改變是細節裏的魔鬼 貨幣政策不宜以固定物價上漲率為目標

(2)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引發市場恐慌之餘,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評議。尤其去年美國暴力升息多達17碼,就業市場仍緊俏,1月還出現失業率意外回落、物價再度上行的情況。但外界之所以會有聯準會強力升息,效果卻有限的錯覺,主因有二:一是疫情造成勞動供給結構性的縮減,以及民眾累積大量的超額儲蓄延後消費;二是低估了貨幣政策傳遞機制所需的時間。

具體地說,聯準會研究顯示,疫情大流行造成美國退休及超額死亡總計約350萬人,使勞動市場無法供應經濟復甦所需的勞工。特別是服務業人力缺口甚大,讓就業市場持續熱絡,推升工資─物價螺旋上漲。同時,美國政府疫情期間推出大規模紓困政策,大量的政府轉移支付提高了家庭收入,但疫情造成的供給中斷或採購不便,使這筆錢得以留存下來。據估計,2021年末美國家庭累積的超額儲蓄達2.3兆美元,成為如今消費動能不墜的主因。

其次,貨幣政策傳遞過程比多數人想像的複雜,所需時間也比想像來得久。一般而言,央行藉由調整政策利率來調控通膨,大致會從信用、利率、財富、匯率等四個渠道影響實體經濟的總和需求,再間接影響物價。也就是說,當央行升息拉低通膨預期、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後,會分別經由信貸放款條件、實質利率、資產價格、匯率升貶等變化,抑制需求升溫,進而促使物價下行。在如此交錯與彼此牽引的傳導下,使貨幣政策傳遞到實體經濟,進而影響物價,必然有較長的滯後性,亦即「暴力升息的副作用不是不到,只是晚點到」。

貨幣政策傳導不只有滯後性,其影響亦是「非線性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影響是輕微的,隨著累積升息的幅度及緊縮的時間拉長,對經濟的影響將在某個時間後加劇,之後再逐漸放緩。舉例來說,部分依賴槓桿的產業,在升息初期可依靠過去便宜的借貸資金及儲蓄維持營利,但當利率持續攀升及緊縮時間拉長,借貸成本不斷墊高,導致獲利大減或虧損,遂裁員以減少成本,使失業率攀升、消費與通膨回落。

由此可知,如果市場因為目前美國經濟數據仍維持韌性,就對這一輪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效果掉以輕心,意料之外的危機恐不斷浮現。

-出自 聯合新聞網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參考資料

  1. 央行貨幣政策是什麼?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
  2. 貨幣政策與三大工具
  3. 《現代貨幣理論:未來世界經濟的思考模式》
分享此篇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加入知識獲利大聯盟 Line 好友,免費獲得直播教學、教學文章、盤勢提醒等實用內容!

知識獲利大聯盟

我們相信增加第二收入,將能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致力於教你真正學得會、聽得懂、用得上的投資思維與策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