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老人年金是什麼?快速帶你瞭解老人年金怎麼領!

目錄

本篇文章將會告訴你什麼是老人年金,總共分為哪幾種,該如何領取以及領取條件又有哪些。

老人年金
【2023】老人年金是什麼?快速帶你瞭解老人年金怎麼領! 4

我們常常會在新聞上看到「老人年金」或是「敬老津貼」等,但是實際上你真的知道老人年金是什麼嗎?

中央政府為了照顧國民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故提供 65 歲以上的長者津貼補助,但依照領取資格與補助目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種類。

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老年給付、老年年金以及敬老津貼雖然常被通稱為「老人年金」,但實際上個別都是不同的項目,也有不同的請領資格。

那到底這些老年津貼給付分別是什麼呢?又有誰可以領取呢?

推薦閱讀:什麼是勞退基金? 擬定勞工退休計畫前,必須要先弄清楚 2 大基金重點

重點一、什麼是老人年金

【2023】老人年金是什麼?快速帶你瞭解老人年金怎麼領!
【2023】老人年金是什麼?快速帶你瞭解老人年金怎麼領! 5

事實上,老人年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項目或內容。

所以重陽節的「敬老津貼」、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與「老年基本保證年金」,或是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裡面的「老年年金給付」,以上這些都可以被稱作是「老人年金」。

因此,長輩能申請哪些年金,都需要視長輩投保的資歷和各年金給付的相關規定來做決定。

例如長輩曾經投保過國民年金,就有機會領取其「老年年金給付」與「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而如果是曾投保勞保且年資符合請領規定,就可以領取勞保的「老年年金給付」。

推薦閱讀:勞保基金是什麼?了解 3 大重點,快速認識勞工保險基金

重點二、老人年金種類

老人年金
【2023】老人年金是什麼?快速帶你瞭解老人年金怎麼領! 6

老人年金的種類又分為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兩類。

1. 社會保險:

國民保險(國民年金)- 老年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

「國民年金」主要的納保對象為年滿 25 歲、未滿 65 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國民。

只要被保險人依照規定繳費,就可以在年滿 65 歲時,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或一次性給付,以獲取老年經濟生活的基本保障。

至於老年基本保障年金,原稱為「敬老福利生活津貼」,國民年金在民國 97 年開辦後,由勞保局改以「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名義繼續發放。

發放的對象主要是給民國 32 年 10 月 1 日前出生之長輩,如果是在 32 年 10 月 1 日後出生者,則以參加國保之「老年年金給付」為主。

另外,老年基本保障年金還設有排富條款。

因此,領有軍人退休俸、政務人員、公教人員、以及個人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總額合計達 50 萬元以上、個人所有之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達 500 萬元以上者,皆不符合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的請領資格。

發放的額度也會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每四年調整一次。

所以老年基本保證年金的給付金額也從民國 101 年 1 月起為 3500 元,到了民國 105 年 1 月起調整為 3628 元,至民國 109 年 1 月起已調整為 3772 元。

勞工保險 – 老年年金

被保險人只要年滿 60 歲,保險年資合計滿 15 年、或保險人年滿 65 歲,年資未滿 15 年,併計國民年金保險年資滿 15 年者,以及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 15 年,年滿 55 歲者即可請領老保老年年金。

勞保或國保金額依個人實際投保金額或年資,所以每個人領的金額不一樣,可透過勞保局官網進行試算,或親洽勞保局查詢。

2. 社會福利:

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這項津貼主要是補助沒有請領社會保險,經濟困難的長輩,只要符合申請資格,便可以向戶籍所在地之鄉公所提出申請。

發放金額則會依據不同條件,分別發給新台幣 7759 元或是新台幣 3879 元。
敬老津貼敬老津貼並非是由中央發放,而是由各地政府規劃,目前部分縣市有不同的「敬老津貼」方案,比如雙北市則是以健保補助為主,台北市每人每月至少多補助 826 元健保費、新北市每年補助 3324 元以上、桃園市則為每人每月補助 826 元為限。

另外,新竹縣市每月補助 3000 元「敬老津貼」;金門縣每月補助 4000 元起、基隆市三節禮金每人 3000 元、桃園市三節禮金每人 2500 元 ,民眾若符合資格,記得申請領取。
重陽敬老禮金每年重陽節(農曆 9 月 9 日),各縣市政府會發放敬老重陽節禮金或禮品,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敬愛,而每個縣市的發放金額與申請條件都不一樣。

*詳情以各地方政府官網公告資訊為主,須注意補助內容及條件有無變動

相關資訊網頁

分享此篇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加入知識獲利大聯盟 Line 好友,免費獲得直播教學、教學文章、盤勢提醒等實用內容!

知識獲利大聯盟

我們相信增加第二收入,將能為你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性。致力於教你真正學得會、聽得懂、用得上的投資思維與策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