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想了解股價,本文將與你分享溢價的 3 大要點,讓你可以更了解市場價格。
在市場上,價格跟價值是不一樣的,最理想的狀態下,希望買到的投資商品價格會跟價值相符,但許多時候價格都是與價值脫鉤的。
「溢價」會是投資人在交易時常會遇到的情況,造成溢價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心理因素與市場因素,當這兩個因素造成溢價,投資人沒有發現到,就容易取得較差的成本,並增加虧損的機會。
關於溢價的要點,將會於後續的文章做更充分地說明與解釋,並告訴你心理因素、市場因素如何形成溢價,及你可以如何避免溢價
溢價要點一、造成溢價的心理因素
1.錯失恐懼
形成價格溢價的其中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就是錯失恐懼,因為害怕買不到、擔心上漲之後會後悔,使投資人積極地在不理性的價格點位買進,雖然當時的價位已經明顯脫鉤基本面、被嚴重高估,還是義無反顧地追價。
2.貪婪情緒
除了怕錯失行情的恐懼以外,有可能是對於行情有太過美好的期待,想要在市場中賺到許多財富,使得貪婪的情緒干擾理性的思考。
因為想要在市場中賺取暴利,不顧成本的劣勢與資金限制,一直做盲目地加碼、追價,也有可能使商品溢價,與基本面脫鉤,通常多頭市場的末端,都會因為貪婪情緒,而產生嚴重的價格溢價。
推薦閱讀:為什麼會有股票溢價?從 3 大重點快速看懂股票溢價原因
溢價要點二、造成溢價的市場因素
1.流動性因素
有時候因為標的流動性問題,會使商品產生溢價的情況,這種情況比較多發生在 ETF 上面,因為有些 ETF 的交易量比較小,使得對這個商品買賣的投資人少,可能會產生因流動性所造成的價差。
2.交易政策因素
政策的部分,可能因為各國政府對於金融管制不同,有時候可能會因為特定的金融法規,導致商品價格觸發市場機制而產生錯價、流動性稀缺及無法交易的情形。
推薦閱讀:為什麼會決策偏差?想提高交易決策的品質,必須知道的 3 大注意事項!
推薦閱讀:流動性風險是什麼?理解流動性風險的成因與後果,避開交易危機!
溢價要點三、降低溢價的方法
1.以基本價值作為買進依據
如果想要避免追求偏離價值過高的價格,我們首先要學會以商品的基本價值作為買賣依據,不能聽從他人的建議或是新聞,而是要增加對商品的理解,才不會買到離基本面台遠的價格。
2.挑選流動性較佳的商品
為了避免政策與流動性所產生的溢價,我們應該要挑選交易量比較高的商品,且不會隨意限制交易的證券市場,來保證自己想交易的商品不會產生大幅的溢價。
推薦閱讀:什麼是磐石理論?想靠基本面做投資,必須先懂磐石理論的 3 大重點
結語:從心理層面與市場層面評估溢價情形,買入遭低估的商品
了解商品的基本價值固然重要,但交易時最重要的是商品的價格,所以投資人得從心理層面、市場層面等因素,來評估商品是有溢價的狀況,避免獲得的交易成本太差。
評估完溢價情形後,對投資人最好的狀況,就是買入遭到低估的商品,因為這類的
商品沒有溢價,甚至會有折價的狀況,只要能夠取得價格優勢,未來獲利的機率還有幅度都相對高。
推薦閱讀:智能理財是什麼? 想走在金融科技前端,必須了解智能理財的 3 大特點
相關新聞摘錄
股市慾望泡沫可以從風險溢價判斷 。這是從股票預期收益率(每股收益除以股價)減去安全資產( 10 年期公債)利息所得的結果。數字愈低,表示為了少許收益率,投資人紛紛進入股市,股價偏高。
標普 500 指數最近風險溢價年化後約為 2.3 %,與美國金融海嘯前 2007 年秋季的低水準相當,也比雷曼危機以後的平均水準約低 1.9 個百分點。即使股價下跌,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仍大幅上漲,沒有消除價格偏高的感覺。原因是利率一上漲,股票就會被賣出。
ETF 的市價終歸會回歸反映真實價值(淨值),若能在 ETF 折價時買進,相當於在商品打折時買進,相對會更有利投資人同時追求股息收益與資本利得;反之,若投資人在大幅溢價時買進,除了拉高填息難度,也會增加市價回落到淨值的風險。因此想要透過高股息 ETF 打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一定要記得關注折溢價這項關鍵指標。
-出自 自由財經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比起殖利率 折溢價也是關鍵指標
參考資料